新闻检索:
网站首页 | 分会介绍 | 行业风采 | 分会工作条例 | 理事机构 | 技术进步 | 新闻动态 | 在线咨询 | 航线动态 | 邮轮大会
 
热门新闻
没有记录
 
 
长三角内河游轮——水上旅游产业新机遇
新闻来源:上港邮轮邮游通 http://Cruise.chinaports.org 发布时间:2018/5/29 23:10:00

内河游轮的发展雏形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初现,彼时临安城的西湖上遍布着画舫和酒船。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得益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内河游轮产业逐步成为长江三峡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近几年,长江游轮不断尝试冲出三峡,参与到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水上旅游新的发展机遇。

内河游轮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有力抓手

2016年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倡导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也曾提出,要“推出一系列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目的是把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内河游轮作为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上发展已十分成熟,能够直接带动沿岸各城市间互动合作,联合推动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其独特优势首先在于具备明显的低碳特征,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其次,游轮旅游业集中度较高,集行、游、食、住、购、娱于一体,覆盖社会消费各个方面,是拉动内需的先导产业;第三,游轮旅游产业集聚效应较强,游轮旅游将成为人口流动和区域交流的纽带,实现游轮、游客、景区、旅行社等产业链互动和城市间的板块互动。因此长江内河游轮完全具备条件,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有力抓手。

现有行业格局限制内河游轮产业发展,企业亟需寻找突破口

截止至目前,长江流域豪华游轮(四星级以上)总计40余艘,综合运力约14,000个客位,总接待能力约70万人次/年。然而这些运力中90%以上都集中在“宜昌—重庆”段660公里航线上,其中最为拥挤的是三峡库区的180公里航段。根据长江内河游轮旅客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长江豪华内河游轮年接待旅客总量徘徊在30万~ 40万人次,未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12年以后陆续有新船下水,长江上游(以三峡段为代表)豪华游轮运力明显过剩,企业亟需开拓新的市场以消化多余的运力。

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资源为内河游轮发展提供绝佳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水系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长三角地区“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规划未来将建成至少四级以上航道23条。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规划,到2020年长江流域将实现客流量310亿人次,未来以长江下游437公里干线为主轴的内河游轮将作为主要力量,承载旅游交通的重任。

长三角黄金水道布局示意图

根据《上海市民出游报告》内容,华东地区以绝对优势成为上海市民出沪游的首选目的地,占全国市场的71.4%,在华东地区排名前三位的是江苏、浙江和安徽。《上海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江苏、浙江两省来沪旅游消费的人数最高,约占全国总量的27%,超过四分之一。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乃至长江下游沿线省份除了经济往来比较频繁,旅游产业也形成了良性互动。虽然目前高铁及私家车为游客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游客需求层次正不断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有别于传统旅游方式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内河游轮是丰富现有旅游产品的最优选择。从湖北、湖南的荆楚文化,江西赣鄱大地,延伸至徽州文化、江淮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直达上海的海洋文明,长江流域的历史积淀和人文荟萃的旅游资源,无疑是未来长三角内河游轮发展的绝佳条件。

做好顶层设计,助力长三角内河游轮健康发展

长江中下游跨越多个行政区域,且内河游轮企业经营分散,沿线旅游资源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建议将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产业发展纳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布局,做好顶层设计,从内河游轮产品设计、沿线旅游景区打造、客源组织等方面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区隔、堡垒界限,从整体层面统筹中下游游轮旅游发展方向、路径。

在产业开发阶段汲取国际邮轮以及传统三峡游轮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宏观调控市场运力投入,避免出现无序竞争、过度竞争、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

1.规范船舶标准,满足市场要求

长江中下游通航江段与传统三峡航区水文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对船舶的抗风等级和稳性要求更高。虽然现有长江游轮满足全流域通航标准,但需要有更高抗风等级的船舶才能降低天气因素对通航的影响。此外,在倡导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交通主管部门对江上航行船舶排放有较高的标准,不论是新造船还是先有船舶都必须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从游船产品开发的角度而言,江海直达产品及运河游船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而目前市场上没有符合这两种产品的船型。《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的意见》是针对江海直达货运船舶所提出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在原有七项任务的基础上,将江海直达内河游轮的相关任务也纳入其中,在船舶设计制造规范、港口航道、市场准入及监管、绿色发展、安全应急等方面统一安排。运河游船在船型和通航标准上也有异于传统河轮,受运河宽度及桥梁高度的限制,需要专门设计建造狭长型、低净空的“长船”,这也需要在船舶设计规范及建造标准上整体考虑。

建议鼓励有技术创新力的游轮企业先行先试,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建造适合于中下游市场的船型,并配合中国船级社构建新一代船型技术参数与建造规范,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优化码头功能,提升服务能级

以上海为核心打造的内河游轮产业,面向的是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要有能够与世界级旅游城市相匹配的游轮母港。虹口区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备的设施,可定位为长三角内河游轮的龙头港,配合滨水景区以及水岸联动的商业氛围,内河游轮将成为上海城市旅游新的名片。

长江中下游沿线码头资源丰富,但多为货运码头或化工码头,长江经济带建设为这些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迫切需要绿色、环保的产业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可在现有基础上将部分码头升级改造为游轮码头,结合港口所在城市打造的旅游资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配备转驳、用电、取水、维护、补给等设施,为内河游轮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3.鼓励企业开拓促进产业发展

重庆新世纪游轮有限公司在2013年底就开始在冬季部署旗下最新游轮以上海为母港,试图打开华东内河游轮市场。经过四年的尝试,终于在2018年04月实现常态化运营。然而,内河游轮产业涉及船舶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票务销售、岸上游组织以及区域协调等工作,单一的游轮企业无法独立挑起整个内河游轮产业发展的重担。

可在发展初期为先行尝试的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让企业将精力集中在专业的领域。从世纪游轮了解到目前该企业仅作为新入驻企业享受部分税收补贴,在企业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税收返还对企业实际作用微乎其微。武汉市重点打造的“知音号”演艺船产品就获得文化产业基金的有力支持,享受1:1的产业资金补贴,使得该项目得以生存发展。建议地方政府在内河游轮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设立类似的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市场培育、产业链构建,扶持企业大胆开拓。

事实上内河游轮产业发展不是某个企业、单个城市努力就能得到有效推动的,要从更高层面统一协调相关省份、部门,共同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旅游局等主管部门可集中做好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长江中下游沿线城市应积极打造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积极态度拥抱产业的未来。

4.注重产品开发,创新产业模式

由于运营时间较短,沿线港口城市旅游资源尚未与游轮产品形成良性互动,内河游轮产品还在不断的优化中,也因此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宣传,这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内河游轮产业发展的脚步。但长江中下游发展内河游轮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依托独特的江南文化打造具有深度水乡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也可利用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水系资源开发长江沿线与横向水系联通的深度游、运河游及江心洲旅游等产品。还可利用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开发长江内河游轮与海洋邮轮互动的江海联程游轮旅游产品等。此外,除了设计有吸引力的产品外,在内河游轮经营模式上也可实现创新。

1)江海直达创新产品

在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的条件下,配合江海直达游船的打造,可尝试将内河航线延伸到舟山乃至更远的沿海航区,形成内河游轮的江海联运体系,为长三角江海联运注入新的内涵。

2)游轮+酒店创新产品

靠港的游轮本身就是城市景观的亮点。允许国内游轮靠港期间提供住宿服务,是对现有水上旅游产品的创新,也是水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好切入点。依托游轮船舶及长江景观优势,开展餐饮、会务、娱乐等经营,打造新的游轮旅游综合体。基于游轮作为浮动的水上酒店这一属性,尝试游轮+酒店的融合发展,实现游轮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冯宪超)

 
版权所有:中国港口  维护单位:中国港口协会邮轮游艇码头分会   沪ICP备05056019号  沪公网安备31022102000114号   管理